《最后的晚餐》(意大利语:Il Cenacolo [il tʃeˈnaːkolo] 、 L'Ultima Cena [ˈlultima ˈtʃeːna])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大型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由列奥纳多·达·芬奇绘于米兰天主教恩宠圣母多明我会院的食堂之墙壁上。1980年,绘有《最后的晚餐》的恩宠圣母被列为世界遗产。[1]
创作历史
- 1463年-由建筑师索拉里修建恩宠圣母的多明我会院。
- 1470年代-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扩建会院。公爵找来了当时28岁的画家达芬奇与另一位米兰建筑师伯拉孟特一同设计,伯拉孟特将会院后部的半圆形后殿改为挑高的圣坛。此外也增建了方形回廊、食堂等。
- 1495年-1497年-在有公爵庐多维科王徽装饰的主窗下,达芬奇选择了食堂北墙绘制他打稿已久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就连颜料也是他自己的发明,是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而并非中世纪时期广被运用的湿壁画颜料。此颜料因混合了有机物,据知是鸡蛋与牛奶,而且达芬奇涂的很薄,导致“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 1652年-会院在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因此将画中耶稣与三个门徒的脚给截去了。
- 1796年-法国大革命战争期间,拿破仑的法军占领米兰,会院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军方占用,据记载该食堂被用来当做马房。
- 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米兰遭受盟军剧烈的轰炸,所幸会院并没有被完全摧毁,为保护画作,法西斯意大利军方与人民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的保护,战后修复了顷倒的其他屋体之后,才重新公开此画。今日去参观此画,仍可看到当时的照片纪录。
- 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组,并在Olivetti的资助下,开始用科学仪器辅助清洗并修补“最后的晚餐”,主持修复计划的是米兰的一位艺术史教授比宁·布拉姆比拉(Pinin Brambilla Barcilon)。此举虽满足世人长久以来的愿望,但也引起艺术界的一些争议,因此修复过程相当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开展示此画。
- 2000年-《最后的晚餐》并没有停止修补,而外界的争议却越来越大,有些评论家认为此画被清洗的太过明亮,而艺术史家和宗教学家则在修复过的画中发现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线索。
画作内容
高4.6米,宽8.8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徒坐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十二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最后的晚餐的画中窗外显示是白天,因此被人列为疑点。
《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 |
题材
《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基督教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士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宗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达斯(基督新教中文作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据说达芬奇在绘作此图时,所有人面孔皆已设想好,惟有加略人犹大未想好。当教堂神父来催达芬奇时,与其谈到此问题,恰好该神父对其主教有点微词,听闻达芬奇欲用主教之脸当作犹大的脸孔,连声同意,并开怀大笑。[原创研究?]
一共13个人,只有7个人胸前有宝石配饰。 众门徒两两同名,一个如光,一个像影。 耶稣在十字架上,有两个强盗一左一右,在他两边,一个悔改了,所以被释放了另一个没有。 山羊和绵羊何其相像,石头和鸡蛋也很相似,餐桌之上谁能分辨? 摩西曾让12支派分两队,分别站在基列心山和以巴路山,分别对着彼此,一个说祝福的话,一个说咒诅的话。
构图与技法
一般都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为文艺复兴极盛时期的起点,这幅壁画完成的时间约在1495至1498年间。
为了呈现出每位门徒的形象,达芬奇将这戏剧性的一幕安排在一个大型食堂里,让聚集在长条桌一方的耶稣及其门徒都能面对观众,传神的刻划出每位门徒在瞬间所显现的惊异又复杂的表情。画面的构图以耶稣为中心向两旁展开,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再以高低起伏的人物动作形成三人一组的四个小三角形,使画面显得协调平衡又富有动态感,同时确立了文艺复兴极盛时期高度理想化的构图原则与表现手法。
达芬奇还运用正确的透视法成功呈现出“最后的晚餐”中的立体空间构图。透视法,也称为“投影法”,是将三维实际物体或景物描绘在二维图面上,由于二维平面要表现出三维景物的立体感与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必须解决不同媒介的视角转换,达成似真的视觉效果。“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交点透视法”是以景物中的天花板、墙角、地砖、壁柱连线、桌椅左右边线、窗框上下边线或斜角阴影边线等的假设延长线,相交于画面深处消失的一点,营造出景观深入的感觉。[2]画中食堂两边的墙与天花板上一格格的嵌板都向后退,创造一种景深的效果,最后集中并消失在耶稣头上后方的窗户,这一点正是整个壁画的中心点,也是视觉的焦点。窗户的光线极其自然的落在耶稣的头上,形成光环的效果,完美的表达了耶稣的神性,可说是透视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流行文化
相同的构图用在许多流行文化中,例如电影《浴血任务2》的宣传海报、电影《复仇者联盟3》的网友合成海报、电玩《极地战嚎5》的游戏封面、影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第四季的宣传海报、动画《黄金神威》其中一幕。 手机游戏《重返未来1999》第二章插图。 在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系列的同人艺术中,由DeviantArt社区画家kati-kopa所创作的《The Last Supper》由不同的狮子王官方角色和同人角色高度还原了相同的场景。[3]
类似作品
- 《最后的晚餐》
- 丁托列多的《最后的晚餐 (丁托列托)》
- 科西莫·罗塞利的《最后的晚餐 (罗塞利)》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